大慶隸屬黑龍江省,別稱油城、百湖之城,位于黑龍江省西部,東與綏化市相連,南與吉林省隔江(松花江)相望,西部、北部與齊齊哈爾市接壤,被譽為“綠色油化之都、天然百湖之城、北國溫泉之鄉(xiāng)”。
大慶地區(qū)清初為蒙旗杜爾伯特的游獵地,一直設有定居村落。1906年在安達任民鎮(zhèn)設置了安達廳,1913年改為安達縣。1979年12月14日,經國務院批準,安達特區(qū)更名為大慶市,由黑龍江省直轄。
全市地處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(qū),總面積2.1萬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(不含農墾)為275.8萬人(2016年),轄5個區(qū)、4個縣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(yè)開發(fā)區(qū)、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,31個鎮(zhèn)、27個鄉(xiāng)、80個社區(qū)、482個行政村,擁有擁有鐵人王進喜紀念館、大慶博物館、北國溫泉養(yǎng)生休閑廣場、吉禾民族賽馬場、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(qū)等,榮獲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、全國文明城市、全國首批安全發(fā)展示范城市試點城市 、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。
大慶地區(qū)清初為哲里木盟 杜爾伯特旗的游獵地,一直設有定居村落。
1898年沙俄修建中東鐵路時,在此建立了薩爾圖站。大慶
1904年開始放荒招墾,村屯漸多。
1906年(清光緒三十二年)在 安達人民鎮(zhèn)設置了安達撫民府。1913年改安達撫民府為安達縣。
偽滿時薩爾圖被改為興仁鎮(zhèn)。
建國前后
1946年又恢復薩爾圖原名。
1947年人民民主政權在 薩爾圖一帶建立了幾個牧場,1955年合并為 紅色草原牧場。
1955年松遼石油勘探局開始在安達縣大同一帶進行石油資源鉆探。
1959年9月25日,新中國建國10周年大慶前不久,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中找到了工業(yè)性油流。
1959年9月26日,在大同北面高臺子附近的“ 松基三井”噴出了工業(yè)油流,遂以“大慶”命名 油田。
1960年5月26日,安達縣撤銷,設置安達市(地級),安達市人民委員會駐安達鎮(zhèn)隸屬 松花江專區(qū)。
1960年10月,松遼石油會戰(zhàn)指揮機關移駐薩爾圖。
1964年6月23日,撤銷安達市,恢復安達縣,設立 安達特區(qū),對外仍稱安達市。
1979年12月14日, 安達市更名為大慶市,由黑龍江省直轄。
3地理環(huán)境
位置境域
大慶市位于黑龍江省西部, 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(qū)北部。市區(qū)地理位置北緯45°46'至46°55',東經124°19'至125°12'之間,東與 綏化地區(qū)相連,南與吉林省隔江( 松花江)相望,西部、北部與齊齊哈爾市接壤。濱洲鐵路從市中心穿過,東南距 哈爾濱市159公里,西北距齊齊哈爾市139公里。大慶市總面積21219平方公里,其中市區(qū)面積5107平方公里,截至2010年底市區(qū)建成區(qū)面積207平方公里。
氣候環(huán)境
大慶市地處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(qū),受蒙古內陸冷空氣和海洋暖流季風的影響,總的特點是:冬季寒冷有雪;春秋季風多。全年無霜期較短。雨熱同季,有利于農作物和牧草生長。
大慶光照充足,降水偏少,冬長嚴寒,夏秋涼爽。大慶市年平均氣溫4.2℃,最冷月平均氣溫-18.5℃,極端最低氣溫-39.2℃;最熱月平均氣溫23.3℃,極端最高氣溫39.8℃,年均無霜期143天;年均風速3.8m/s,年>16級風日數為30天;年降水量427.5mm,年蒸發(fā)量1635mm,年干燥度為1.2,大陸度為78.9;年日照時數為2726小時,年太陽總輻射量491.4kJ/平方厘米。
由于地處溫帶季風性氣候所以受溫帶和季風共同影響,大慶市年氣候變化多端,春夏秋冬四季,寒來暑往,周而復始的循環(huán)。冬季受大陸冷高壓控制影響,盛行偏北風,寒冷少雪,熱量嚴重匱乏;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,盛行偏南風,夏季前期干熱,后期降水集中且變率大,時有旱澇;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(jié),春季冷暖多變,干旱多風,風借旱情,旱助風威,水資源嚴重匱乏;秋季多寒潮,降溫急劇,春溫高于秋溫,春雨少于秋雨。
大慶市氣候受大陸的影響遠甚于海洋,陸地因素在氣候形成中起決定作用,大慶市大陸度K在76.2~81.0之間(遠大于50),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。由于氣候的大陸性和季風交替共同影響,在春季的增溫和秋季的降溫過程中,溫度升降頻繁且劇烈;同時,由于晴天日數多,晝夜溫度變差大。
年日照時數在2600至2900小時,生長期(五至九月)日照時數為1300至1350小時。
年降水量在400至550毫米之間,生長期降水量一般在350至480毫米之間,占年降水量的85%以上。
4自然資源
水文資源
大慶市有自然水面29.27萬公頃,水源來自嫩江、松花江和天然降水。嫩江水在境內流經長度260.9公里,年經流量300多億立方米,灌溉面積24.98萬公頃。 松花江在境內流經長度128.6公里,年經流量272.8億立方米。大慶湖泡數量很大,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有284個,總面積接近3000 平方公里。成百上千的大小湖泡,似群星濺落,像串串明珠,景色分外秀麗。夏季葦海茫茫,風掀綠浪,銀鷗素鶴,翱翔其上。葦海深處,密密實實的葦障蒲屏環(huán)繞四周,成為魚、蛙嬉游之處,雁鳧隱蔽之所。大慶豐富的水面資源,使上百種魚類得以繁衍生息,水產品年產量達5.5萬噸,現引進養(yǎng)殖的 羅非魚, 大銀魚已獲得成功。
油氣資源
大慶的石油勘探范圍,包括黑龍江省全部和內蒙古自治區(qū) 呼倫貝爾盟共72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(qū),占據中國陸地面積的1/13。其中松遼盆地面積26萬平方公里,縱跨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三省,在黑龍江境內約占12萬平方公里。在地質歷史上,這里曾是一個大型內陸湖盆,中生代 侏羅紀和 白堊紀時期,沉積了豐富的生油物質。盆地中心的沉積巖厚度達7000至9000多米。據記載,在這個地區(qū),科學預測,至少蘊藏著100-150億噸石油儲量,可供開采的石油儲量為80-100億噸;天然氣總儲量為8580-42900億立方米。大慶油田自1960年開發(fā)以來,探明含油面積4415.8平方公里,石油地質儲量55.87億噸。
大慶石油比重中等,粘度高,含蠟量高,凝固點高,含硫量極少,一般稱為"三高一少",屬低硫石蠟基型,是理想的石油化工原料。大慶地區(qū)天然氣資源埋藏在700-1200米或更深的中淺層和深層地層中,呈礦床埋藏狀態(tài)。它與石油伴生,每噸原油含天然氣50-70立方米;它以甲烷為主,占64.5-91.3%,可直接作為生產化肥的原料;凝析油含量較高,每立方米含70-170克之多,工業(yè)價值極高。
地熱資源
在大慶市林甸縣地區(qū)聚集儲藏了豐富的 地熱資源。通過各井資料分析,林甸地區(qū)儲水層分布范圍廣、面積大、地層壓力高、溫度高、產水層自噴能力強、產量大,是開發(fā)地熱田的有利地區(qū),具有良好的開發(fā)利用前景。其中“李三井”井深2300米,經專家確定,在1500—2000米層段射孔,可獲得60—80攝氏度以上的水溫,自溢流量25立方米每小時的熱水,可用于“43型”溫室或普通型大棚的地面或空間升溫,“43型”溫室正常土壤溫度為8攝氏度,經過60—80攝氏度熱水供熱,可使土壤溫度提高到18—20攝氏度?蓾M足各種蔬菜對溫度的需求,可使葉菜類增加茬次,果菜類縮短生長周期。
濕地資源
大慶大慶市地處 松嫩平原,由于地勢低平,形成了廣闊的濕地,其特點:一是它的面積大,濕地地區(qū)的范圍有120萬公頃,占全國已知濕地總面積的4.95%,接近1/20,占大慶市土地總面積的六成。二是它的發(fā)育較成熟,濕地類型十分齊全,環(huán)境基礎為流速緩慢的 河溪、池塘、淡水湖泊及相鄰的 沼澤地,具有顯示濕地的全部標準,即它是具有特殊動植物,有大量水禽棲息的有代表性和獨特意義的濕地。三是濕地景觀類型豐富,除了數量很多的湖泊和沼澤外,還有與之共存的草甸、自然次生林、天然灌叢、人工林、 沙地等,它們共同形成陸地上一種風光壯美的系列景觀。隨著經濟的發(fā)展,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,對濕地的社會效益的需求會日益增加,濕地合理開發(fā)利用的前景廣闊。
土地資源
大慶市共有耕地45萬公頃,糧、豆、薯總產量達到22.37億公斤,蔬菜總產12.29億公斤。大慶市的種植業(yè)久負盛名。肇源縣的 紅高粱,粒大飽滿、色澤鮮紅,為釀酒業(yè)提供了優(yōu)質原料。在中國10大名酒廠家中,有8家選用肇源的紅高粱作為主要釀酒原料。肇源縣的小米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是宮廷貢品。肇州縣盛產玉米、 高粱、大豆,從1996年開始,連續(xù)三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商品糧交售先進縣。杜爾伯特縣被確定為省花生種子生產基地。
生物資源
截至2011年,大慶市草原面積84.07萬公頃,占大慶市土地面積的四成左右。草原上天然牧草資源十分豐富,主要有羊草、野古草、水稗、蘆葭草、 星星草、狼尾草、姬香草、斜莖草、 紫苜蓿、藤蒿等。這些天然牧草為畜牧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。
截至2011年,大慶市共有肉牛26萬頭,奶牛12.5萬頭,羊出欄101萬只,生豬飼養(yǎng)174萬頭,家禽總產2210萬只。草原為野生動物創(chuàng)造了良好的棲息環(huán)境。截至2010年底,草原區(qū)域內有獸類5目8科23種,其中常見的有山兔、狐貍、 黃鼠狼、黃羊、狍子,狼、貉、 香鼬、 艾虎、 狗獾、旱獺、 水獺等。鳥類有140余種,常見有 貓頭鷹、鵪鶉、 烏鴉、鵲雀、非眉鳥、燕尾雀、紅馬料,三道門、 蘇雀、燕子、雉雞、百靈鳥等,偶然也能見到 丹頂鶴在草地上覓食。
其它資源
大慶市還有 中草藥、蘆葦、林業(yè)和旅游等資源。中草藥主要有防風、黃芩、甘草等150多種,總儲量在1億公斤以上。每年夏秋季節(jié),中草藥商聚集大慶,運走數以百萬公斤的中草藥材,并把其中的一部分運銷到日本和東南亞等地。大慶市有蘆葦面積10.5萬公頃,居黑龍江首位,是造紙工業(yè)的優(yōu)良原料。大慶市區(qū)有林地面積16.58萬公頃,建成區(qū)綠化覆蓋率為31.1%。良好的自然環(huán)境,為野生動物的生長、棲息、繁育提供了條件。大慶還擁有石油文化、濕地風光、民俗風情、野生動植物觀賞、溫泉療養(yǎng)等旅游資源。 [18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