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嶺歷史悠久,遠在7000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,這里就有人類生息活動。有文字記載歷史約4000年。
中國進入奴隸制社會之后,開始有了國家地方行政區(qū)域劃分。夏、商、西周時期,為肅﹙息﹚慎屬地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境域南部屬遼東郡,北部為東胡轄地。秦、兩漢時期,境域大都屬遼東郡。
東漢、三國、西晉時期境域南部屬玄菟郡,北部開原、昌圖屬扶余。
東晉時期境域?qū)傩丝。南北朝時期,境域處于 契丹領(lǐng)地。
隋朝時期,境域?qū)俑呔潲?/span>轄地。唐朝時期境域南部屬安東都護府,西北部屬枯漠都督府,昌圖曾歸渤海鴨 鐵嶺綠府、扶余府管轄, 唐玄宗開元元年(713年),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,即今鐵嶺城。
917年,遼太祖在此地冶煉銀子,故將富州改為銀州,遼朝時期境域大部分屬東京道遼陽府。金朝時期,境域南部屬東京路咸平府,西部屬北京路,東北部屬上京路會寧府。元朝時期,境域西部屬中書省會昌路,其余屬開原路咸平府。
明朝時期,在銀州設鐵嶺衛(wèi),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徙鐵嶺衛(wèi)于沈陽、開原間古銀州之地,境域南部屬遼東都指揮使司鐵嶺衛(wèi),西部屬遼河套扶余衛(wèi),北部屬三萬衛(wèi)。
清朝時期,清初順治元年(1644)清軍入關(guān),先后在東北設奉天、吉林、黑龍江將軍,于奉天設奉天府?滴跞辏1664)廢衛(wèi)設縣,鐵嶺、開原縣屬奉天府轄地,時鐵嶺境域東北部(西豐)被封禁為大圍場,西部、北部為內(nèi)蒙古科爾沁部。清朝的后期境域內(nèi)建置比較多,光緒三年(1877)改昌圖廳為昌圖府, 光緒三十三年(1907)廢奉天將軍,設置奉天巡撫,改為行省,鐵嶺境域?qū)贃|三省總督。清朝末年,境域內(nèi)鐵嶺、開原、昌圖、康平、西豐五縣屬奉天省。
民國2年(1913)實行省縣制,境域南部屬奉天省遼沈道,西部、北部為洮昌道。民國17年(1928),張學良舉行東北易幟,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為遼寧省,鐵嶺境域?qū)龠|寧省。民國21年(1932),偽滿洲國成立后,改遼寧省為奉天省,鐵嶺隸屬奉天省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鐵嶺境域?qū)龠|西省。1954年9月1日,遼東、遼西兩省合并為遼寧省,鐵嶺境域隸屬遼寧省。